行业资讯变压器资讯

西安高新区创新出击应对金融危机 千亿项目扩内需

  金融危机引发的“冲击波”正在一圈圈地扩散。在危机中,西安高新区创新出击,努力将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化为机遇,确保经济保持快速平稳增长。

  迎接挑战 化危机为机遇

  在全球金融危机面前,西安高新区沉着应对,以扎扎实实的工作,努力化危机为机遇,在危机中促进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岳华峰说,虽然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但也要看到,这种危机同样是一种机遇。它给我们基础设施的提升带来了新的机会,让我们有机会退掉一批附加值低的产业。我们要做的就是采取得力的措施引导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技术含量,提高附加值,提高企业自身免疫能力。利用危机期间原材料价格下降的优势,对我们的基础设施实行升级。另外,危机对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加盟具有很大的机遇。

  在这一思路指引下,今年以来,高新区开展了“创新发展理念、提升服务效能、优化投资环境、狠抓任务落实”系列活动,修订或新出台了效能问责制、超时默认制、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岗位责任制等10多项制度;对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进行了全面梳理,并向社会公布,接受各方监督。通过梳理,进一步缩短和优化工作流程,使管委会审批及服务事项即办率由原来的30%提高到68%;垂直管理机构即办率由原来的20%提高到53%。得到社会和区内企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为解决企业的资金难题,西安高新区积极出面组织召开银企座谈会和投融资项目发布会,努力协调金融机构和投资担保机构,帮助中小科技企业解决流动资金短缺难题。同时,设立了5亿元的创业投资和信贷担保母基金,鼓励和引导投融资机构为中小型科技企业进行股权投资。

  在引导产业发展上,高新区设立了10亿元的创新专项资金和20亿元的产业发展扶持资金,进一步鼓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并瞄准研发中心、集成电路、通讯和软件开发等智力密集型高附加值产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在吸引人才方面,西安高新区设立了5000万的专项资金,通过开拓人才引进渠道、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大力引进高端人才。为了更大程度鼓励和支持企业在高新区发展,缓解目前大学生就业压力,西安高新区管委会拿出千万元资金补贴软件企业。特别是在对服务外包企业的企业和个人更是设重金给予奖励。

  西安高新区还抓住这一危机带来的机遇,推出了总投资1200多亿的重点项目,在未来几年内,重点向安居工程、城市路网、电力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教育、高新技术产业化等多个领域重大项目投资。随着这些项目的陆续上马,高新区将会形成又一轮建设热潮。将会极大地拉动西安市乃至陕西省的经济增长,推动西安高新区向世界一流科技园区迈进。

  招商创新 内外资引进创历史新高

  在危机面前,西安高新区也及时调整了招商思路,变“招商推介”为“招商策划”,坚持“产业第一、招商第一、服务第一”,以“延长产业链、缩短供应链、降低成本链、提升价值链”为招商理念,把引进世界500强和国内著名高科技企业作为重点,积极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集中力量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和产业链,不断策划和储备新项目、大项目。

  今年下半年以来,高新区的招商引资更是好戏连连,一大批高技术产业项目陆续落户高新区。8月至今,内资方面就有23家著名企业在注册成立新公司。9月9日,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与西安高新区签订投资协议,未来几年内将投资超过60亿元建设西安研发生产基地。这一项目成为西安改革开放30年引进的最大的产业项目,项目达产后预计可实现180亿元人民币的年销售额; 11月17日,西安高新区管委会与韩国SIMMTECH公司签订其半导体零部件项目投资协议,项目一期投资4300万美元,达产后营业收入可达1亿美元; 11月21日,陕西电子信息集团有限公司与西安高新区签约,未来几年内,投资50亿元在西安高新区建设“西安半导体产业园”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销售收入140亿元,年利税约28亿元。

  招商引资工作的持续推进,使高新区在内外资引进额及增幅方面不断刷新纪录。截至10月底,实际利用外资3.66亿美元,同比增长135.9%,完成全年任务的100.55%,已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实际引进内资120.54亿元,同比32.2%,完成全年任务的96.43%;实际引进内外资均创历史新高。外贸进出口总额22.9亿美元,同比增长88.9%,完成全年任务的132.52%,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招商引资工作在逆境中再创佳绩,为经济长远发展提供了充足动力。

  千亿元项目抢抓发展机遇

  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后,西安高新区积极按照省市的部署,在已上报总投资537.6亿元产业项目的基础上,以最快速度征集了36个涉及安居工程、城市路网、电力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教育、高新技术产业化等多个领域重大项目,总投资将会达到716.1亿元。未来几年内,高新区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直接投资将会超过1200亿元。

  高新区决定,将围绕36个重大项目和重点投资项目,加大基础设施类项目的投资,并让一批项目提前实施。36个重大项目中,城市路网、电力等基础设施项目20个,总投资213.4亿元,其中高新区热源厂二期项目将投资49800万元,建设450吨锅炉及附属工程,以及25KM热力管网工程等21个项目。加快高新区规划范围内40多个城中村改造进度,争取5年完成全部投资172.2亿元;大力实施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项目,6年内投资10.9亿元实施7个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项目,其中中水回用管网建设项目总投资4亿元,建成后管网将覆盖高新区80平方公里范围,日中水回用达8.8万吨;加快企业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围绕45家重点企业,94项技术,积极开展工作,力争4年内项目全部建成,完成投资245亿元。

  高新区项目建设在四季度更是形成了新的热潮:

  10月27日,英华达西安研发中心项目开工建设,该项目将主要从事手机设计研发等业务,投资总额为800万美元。

  11月10日,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美国应用材料公司西安全球太阳能研发中心奠基,该项目将把正在美国和欧洲进行的尖端太阳能研发工作引入中国,建成一条完整的SunFab 5.7平米薄膜太阳能面板实验生产线。建成后将成为全球第一个集合了薄膜和晶体硅太阳能技术的大规模研发中心,也将成为国内乃至全球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的太阳能研发中心之一。

  11月10号,“锦业路76号” 开工建设,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2009年底建成交付使用。建成后的“锦业路76号”将成西部最大的创意产业聚集地之一。

  11月20日,美国库柏西安熔断器有限公司新厂区动工。该项目总投资2000万美元,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项目建成达产后年产值可达3000万美元,2010年就业人数可达1000人。

  截至目前,高新区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0.2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2.9%,完成全年任务的83.3%,高新区产业项目开工达到50家,在建项目已突破100家。

  自主创新促经济发展快速平稳

  在“寒冬”中,西安高新区的不少高新技术企业并未受影响,甚至有的企业还迎来订单的“夏天”――研发人员轮流倒班,24小时工作不停顿,生产车间更是热火朝天。

  海天天线是西安高新区一家科技企业,就在今年,他们接连接下了大单子。一家印度企业的订单,价值960万美元,另一单价值6000万美元的订单也已尘埃落定。比起往年同期,海天天线的出口额和利润增长了50%还多。

  “靠的就是自主创新,我们打入国际市场的都是自主创新产品。” 西安海天天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肖良勇表示。在印度等国家进行网络建设的时机中,海天天线凭借别人没有的产品和高性价比,在国际市场上牢牢站稳脚跟。

  在西安高新区,依靠自主创新,实现逆势而上的企业不只海天天线一家。面对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专业沥青设备制造商达刚公司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达刚公司的生产和销售却没有降低,出口额反而同比增长40%以上,目前出口额已达7000多万元。

  数据显示,今年1-10月份,虽然西安高新区一些企业因金融危机受到波及,但经济仍保持了快速平稳的发展。实现营业收入1787.02亿元,同比增长30.07%;高新技术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32.1亿元,占全区营业收入的47%,同比增长39.36%;实现工业产值662.58亿元,占全区的56.3%,同比增长48.4%。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速,实现收入264亿元,同比增长28%。软件及服务外包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70.7亿元,同比增长44.2%。先进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539.84亿元,同比增长80.2%,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了45个百分点。

  不仅仅是总量的增加,从效益上看,区内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6.68亿元,比去年增长36.34%;实缴税金75.54亿元,同比增长35.81%,呈现规模与效益同步增长的良好态势。(记者 高欣)